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湖北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

2019国考备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站鸡还是蛋?

2018-10-11 18:1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华图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以下国考行测信息:2019国考备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站鸡还是蛋?,更多关于2019年国考,国考报考指南,国家公务员行测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面试礼包hbicon2024国考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hbicon2024国考面试课程

  2019国考备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站鸡还是蛋?已发布,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于2018年10月发布,国考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下旬,笔试时间为2018年12月上旬。需要交流国家公务员考试学习经验,请加入【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⑨:364241070】,咨询电话:027-87870401

  课程推荐2019国考笔试课程 enlightened 疯狂70晚enlightened万人模考enlightened国考公告解读

  相关阅读2019国考资讯专题enlightened国考职位信息库enlightened报名人数enlightened报考流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站鸡还是蛋?

  ——从因果位置看因果类文段重点

  大家好,又到了言语时间,用一道题刷新认知,用十五分钟攒足马力;在公考路上,我与你彼此确认!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类题型中,片段阅读以其占时长、句意复杂难辨、文段繁复而为我们所切齿,但此番切齿中除却小小的愠怒,恐怕懊恼才是我们在面对这一沉疴时的真正情绪,而其所涉的文段中,因果类文段可谓俯拾即是,但以因果关系组织架构的文段却在实际重点上经常让我们无所措其首尾——不知因与果孰重。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对片段阅读中的因果类文段做些小小的探讨,以帮助我们在做题时,能够眼明手快,果断斩杀。

  废话少说,先上题

  【例1】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数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B. 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C. 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 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答案为A

  解析:主旨概括题。该文段为典型的分-总结构,一二两句从不同方面谈论了中国科技研究的特点,一是中国科技研究重视经验性总结,注重实用而欠缺理论深入,二是中国科技研究方法注重整体性与综合性,对对象的单一实体或属性研究缺乏深耕。正是基于以上两个特点,第三句以结论词“使得”引导了一个结论句,表明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没有更高层次的演进。所以前述两句是对最后一句结论的原因解释,其作用即在于引导出后述结论。故而对结论进行同义替换,即可确定选A。C项是对一、二两句的客观概括,未点明文段整体因果关系,失之偏颇。而D项是对第一句客观的特点陈述的逻辑偷换,强行安插的条件表述。而强干扰项就是我们的B项,虽与结论句相当,但其存在两个错误:一是原因表述只及其二不及其一,失之偏颇;二是“停滞不前”与“未向更高层次演进”概念有异,不能替换,前者是指一步未能前进,而后者则是指未能有技术的层级突破,如由弓箭到子弹,却并不表明未有进步者如弓箭到强弩。

  从这一例题,我们发现,在正述的因果关系(即由因到果)文段中,结论作为文段核心构成作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观点点明,这一点其实其来有自。

  一般而言,由于言语类文段来自于各大官媒党刊的评论版,专业的评论文章多基于已然锚定的明确观点,故而,在所选文段中就必然呈现出结论为重,观点先行的特征。同时由于作者文笔的灵活运用,一般由因及果的行文也可能发生转换甚或颠倒。

  【例2】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和技术的领域,他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因为这些物质产品和技术发明,还体现了创造者、发明者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他们作为某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的濡染和教育,而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特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因而也就使其成为文化整体的代表而传播并发生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

  B.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也能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

  C. 不同文化中共有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传播

  D.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展

  答案为B

  解析:本段文字为总-分结构的文字,首句强调了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的意义除在物质、技术领域有意义外还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其后以“因为”这一原因引导词引导一个解释说明的语句,解释了前述结论的原因何在——物质产品或技术发明中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作为文化传统濡染和教育的结晶借由产品与发明进一步得到传播。故而其重点在第一句的观点,其后的原因阐释只是为表明其观点正确性的解释性论证,所以对第一句话做同义替换,即可确定选B。A项是解释说明的部分,并非重点;C、D项在文中并未体现,属无中生有。

  由这一文段,我们可以发现,纵然就整体篇幅而论,其论述原因的部分为多,但就行文中的总体意图而言,原因部分不过是作为首句观点的解释说明以完成辅证任务。纵然是果在因前,但依然在强调的是果而非因,并不与结论为重这一点相抵牾。那么是否有强调原因的呢?

  【例3】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答案为C

  解析:本文段为分-总文段,第一句话点明了莫高窟的选址智慧,引出后文;二三四句则表明其以依山面水、蜂窝状结构、窟高不过40米、前有屏蔽的特点导致冬夏避风,干燥安全的环境,而最后一句“正因如此”的结论引导词引导出结论,表示得益与此才使莫高窟文物历尽千年保存完好。故而,文段强调的重点就在于莫高窟历经千载依然保存完好,而前述部分则是对此奇迹原因的解释说明。A项为铺垫引导部分,而B项则是文段未曾提及的,属无中生有;D项在原因陈述部分,并非文段重点,也无法概括全文内容。故而与最后一句话做同义替换的C项为正确项。

  通过此题,大家会发现,特别是以C、D作比,单纯缕述原因的部分并不能构成对文段的核心语意的概括,必然片面。而C项中,因其点出结论并将原因作为其结论的隶属而被强调,则能够概括出全文的整体含义,正如无果便无所谓因,即便是存在强调原因的选项,也是基于在结论给出的前提下,作为结论的附属部分而被强调,唯此,才可能作出全面准确的概括。

  因而,在面对因果类文段找重点时,我们只需记住:

  1、无论是前因后果还是由果溯因,果为主、因为次

  2、果的因为优选

  好了,通过因果位置看文段重点就讲到这里,大家可以动手试一试了!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成绩查询】 【晒分查分差】 【资讯汇总

图书教材】 【面试课程】 【在线咨询

    (编辑:华图董老师)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