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考试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二)

2018-04-13 09:21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华图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提供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二)。更多关于2018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省考备考,湖北公务员笔试模拟的内容,请关注湖北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面试礼包: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课程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二)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高校不良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15分)

  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一、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高校不良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申论中的原因指的是导致客观事实产生的过往性因素。就本题而言,我们需要在“给定资料1”中找到高校不良师生关系产生的过往性因素。

  二、材料分析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自古以来,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重长,师生关系融洽而和谐。但是近期网络却频频爆出高校教师性侵学生事件,事件不仅使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还使得教师的公共形象受损,师生之间纯粹的由教育教学结成的关系受到社会的重重质疑。人们不禁赫然,事件的当事人竟然是高校里德高望重的教师和在校求学的学生。在事件爆发后,更加急需反思当今的师生关系,分析形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对策维护师生权益,规范师生关系,维持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但也带来了功利化的社会氛围。在所谓“多劳多得”的号召下,人们都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社会更多的资源,为自己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但是,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滋生了不良的竞争机制,为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我国社会出现了很多变态、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表现为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等。学校是社会的子系统,必然也会受到种种冲击。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工作中过分看重科研,而忽视教育本身;教师师德、素质下降,甚至私欲膨胀,对学生人身实施侵害;学生则为获得文凭,应付考试,异化了学习目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极为盛行,为评奖评优,而剽窃论文、贿赂教师等行为也屡见不鲜;在此形势下,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功利化的交易关系,造成社会影响学校,学校影响社会的恶性循环。【批注1】
我国传统文化将“师”放在至高地位。无论从古代的科举考试或现代的应试教育论,教师都因其具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被社会赋予较高的身份地位。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思想意识,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师生关系被定位为“教”与“被教”、“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常常使少部分教师滋生“权威”“高位”思想,以高高在上和理所当然的姿态要求学生应该绝对服从教师。【批注2】
虽然较其它阶段的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主动权,但教师依然“手握重权”,占有着一定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的评奖评优、考研考博、发表论文、甚至找好工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仅仅是小范围内的在课堂展开,仍然没有全方位的审视和改变教师主导行为,教师权威依然存在。个别品行不端的高校教师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在施加“暴力”时,往往以为提高学业为诱饵,教师威严为震慑手段,利用学生的依赖服从心理,侵害学生的权益。【批注3】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广博的专业学识,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因受到学生的尊重,更应该树立良好的作风,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但在频发的高校性侵事件中,我们看到事件的当事人,他们是拥有着至高学术荣誉的教师,其道德水平和素质却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着实讽刺!【批注4】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许多高校的教师资源、奖励机制等却没有随着人员的扩展而增加,在人多而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出现了很多学生为争夺资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主动贿赂教师的现象。如,为评优、竞争工作岗位,一些学生主动向教师“示好”;他们内心深处更多考虑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保障。通过“投机取巧”,快速、直接地获取有利资源,这一行为也为不良的师生关系埋下了祸根。【批注5】
受害者往往是在校的女大学生,一方面她们因仰仗教师权威,怕“得罪”教师,而一再就范,不敢揭露犯罪行为;一方面她们受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怕失“名誉”,影响自身发展,间接造成了受害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批注6】
 
 
 
 
 
 
 
 
 
 
 
 
 
 
 
 
 
 
 
 
 
【批注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和学校相互作用下,师生关系形成了功利化的交易关系。(此要点由提炼得来。)
 
 
 
【批注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师滋生权威地位思想,个别老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此要点提炼得来。)
 
 
 
 
【批注3】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个别老师以此压榨、诱导学生。(此要点提炼得来。)
 
【批注4】部分老师道德水平和素质低下。(此要点提炼得来。“但”表示转折,往往是答题重点。“但”后面的内容可提炼为:部分老师道德水平和素质低下。)
 
【批注5】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想获得更多资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此要点提炼得来。)
【批注6】受害的学生因怕教师权威与畏惧人言而不敢揭发、不敢维权。(此要点提炼得来。)

  三、参考答案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和学校相互作用下,师生关系形成了功利化的交易关系。

  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师滋生权威地位思想,个别老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3.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个别老师以此压榨、诱导学生。

  4.部分老师道德水平和素质低下。

  5.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想获得更多资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6.受害的学生因畏惧权威与舆论而不敢维权。

  四、评分标准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和学校相互作用下,师生关系形成了功利化的交易关系。(2分)

  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师滋生权威地位思想,个别老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2分)

  3.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个别老师以此压榨、诱导学生。(2分)

  4.部分老师道德水平和素质低下。(2分)

  5.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想获得更多资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2分)

  6.受害的学生因畏惧权威与舆论而不敢维权。(2分)

  表达3分。

  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现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有哪几种模式。(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精炼,不超过50字。

  一、试题分析

  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分析现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有哪些模式。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等特征。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给定资料2”中“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内容去分析出一般方式。

  二、材料分析

2.如今,国产研究生的境遇已大不如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产研究生质量的整体下滑。导师如何培养研究生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质量,从逻辑上讲,研究生质量下滑肯定多少与国内学者实际采用的培养模式有点关系。
一类导师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研究生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按导师安排好的步骤去执行即可,【批注1】与比较懒的研究生是绝配。年轻的导师往往喜欢这样。这类导师看起来事事替学生着想,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关心,给人的感觉很“nice”,与研究生之间的感情也比较好。他们比较有主见,但同时也比较武断,表面上会听学生的意见,但实际上,即使有创造力的研究生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也基本不会采纳。经历这种培养模式的研究生,由于所有的东西导师都由“包办”了,毕业肯定不用愁。不但“成果”不会缺,稍微勤快一点的研究生甚至还可以拿出相当可观的“成果”来。不过,由于缺乏独立性思考,在科研上自我验证的空间基本没有,他们毕业后的实验技术也许相当不错,但学术思想却相对比较欠缺。
一类导师只提供实验室、只提供研究经费,基本上靠学生自我发挥,绝大多数时间对怎么做绝不插手,甚至长时间对课题进展都不过问。这类导师不强迫学生去做事,他们不是没指导能力,也不是完全不指导研究生,只要学生就具体的问题请教,他们会给出详尽的指导。【批注2】自制力强、思想活跃的研究生遇到这类导师是一件幸事,但对于“不懂事”的研究生而言,一般很难有所作为。从这类实验室出来的优秀研究生思想非常活跃,在科研上也能独当一面,这种优秀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当然,这类导师培养出来的优秀研究生虽然绝对优秀,但数量往往也很少,更多的研究生出来后都比较平庸。
还有一类导师只要求学生做某个具体的实验工作,而且从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所做的全部就是尽快上手,按高IF杂志的标准做出老板所需要的漂亮结果,后面基本就没有研究生的什么事了。导师拿到多个研究生的漂亮结果之后,将数据进行“组装”,整理成高IF的论文。这种实验室表面上看起来很牛,硬件设备先进、管理正规、课题很前沿、文章IF很高,对欲报考的研究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则不然,这类实验室就像现代化工厂的加工线,研究生只是加工线上的“廉价机器”,它们不是为了培养研究生,而是为了高效生产高IF文章而存在。似乎越牛的单位,这种流水线生产研究生的现象就越突出。【批注3】这类实验室出来的研究生,在他(她)负责的单项实验技术上绝对是一流,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实验技能比较单一,除非是有上进心的研究生,悄悄地参与过自己负责环节之外的工作。同时,由于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专攻某一个技术环节,完全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所以科研的整体思维比较缺乏,科研的独立性也很差。虽然学生毕业时拿出来的论文非常牛,但在科研上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一类导师完全不关心研究生的培养,甚至根本就没有“培养”这个概念。这种导师对研究生非常苛刻,在这类导师中,有的导师虽有充足的课题经费、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但对学生的要求是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时间都是干活的时间,周末、节假日想都别想,对学生的苛刻程度几乎到了奴隶主的地步。有的导师没有课题、没有经费,对学生的毕业课题不管不问,但却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先拿论文来,而且必须是导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这类导师令人不齿。【批注4】
还有的导师不拘泥于固定的培养模式,而是针对研究生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研究生总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基础差的、基础好的、家境贫寒的、家境富裕的、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
对于不同的研究生,在学术规范、实验技能、阅读与写作能力、发言能力、科研思维能力上的培养都要做到因人而异。【批注5】能做到此类培养必须满足几个条件:(1)导师了解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2)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不太多;(3)导师有精力、有耐心。即使因为精力有限而难以做到,但也要在指导思想上有这个意识,首先关心、尊重研究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一定要把研究生当成一个需要培养的人才来对待。
 
 
 
 
【批注1】亲力亲为模式。(此要点由“所有事”“亲自过问”“研究生按步骤执行”等细节分析得出。此题要求我们答出的是研究生培养的一般方式,所以无需写出此种方式的培养效果、此种方式适合哪类学生等内容。)
 
 
 
 
 
 
 
 
 
【批注2】完全放任模式。(此要点由“靠学生自我发挥”“绝不插手”“不过问”等细节分析得出。)
 
 
 
 
 
 
 
 
 
 
 
 
 
 
 
【批注3】流水线生产模式。(此要点提炼得来。)
 
 
 
 
 
 
 
 
 
【批注4】剥削压榨模式。(此要点由“完全不关心”“苛刻”“周末、节假日想都别想”“令人不齿”等细节分析得出。要注意此处的“不关心”和【批注2】的“不插手”完全不同,【批注2】中导师虽然平时不过问,但是对于学生的具体问题可以充分详细解答,是可以培养出绝对优秀的研究生的。)
 
 
【批注5】个性化培养模式。(此要点由“不拘泥于固定的培养模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等细节分析得出。)

  三、参考答案

  1.亲力亲为模式。

  2.完全放任模式。

  3.流水线生产模式。

  4.剥削压榨模式。

  5.个性化培养模式。

  四、评分标准

  1.亲力亲为模式。(4分)

  2.完全放任模式。(4分)

  3.流水线生产模式。(44分)

  4.剥削压榨模式。(4分)

  5.个性化培养模式。(4分)

  第三题:近年来频频爆出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事件,假如你是某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4”,为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写一份倡议书。(25分)

  要求:主旨明确,针对性强,思路清晰,内容贴切,字数不超过500字。

  一、试题分析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是有关单位或个人为促进某项工作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而公开提出某种建议或意见的一种应用文书。倡议书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群众,旨在能把自己的意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具有较强的号召性,行文富有激情。倡议书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落款单位和成文时间。倡议书主体部分一般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具体内容需要结合“给定资料3-4”来确定。

  二、材料分析

3.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批注1】大家纷纷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殷切希望与关怀,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师德。【批注2】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批注3】2011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概括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魂者,精神也。灵魂,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比喻,寓意指导和决定作用。师德,首先要有魂,要有一个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这就是理想信念。【批注4】因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势必要有“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师德建设就有了方向,使师德高尚的教师,既能当经师,更能为人师。
师德建设中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素质是责任担当。具体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三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四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人民服务。【批注5】只有这样,从大处着想,教师才能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4师德包含多个方面: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以及仁爱之心。【批注6】
道德情操是师德之根,根者,事物的本源也。平时我们常说“追根究底”,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师德,其根底在哪里?在道德情操。道德情操,从规范上说,涉及三个关系: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即所谓“群己关系”,其中国家认同或热爱祖国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又称“人己关系”或“人际关系”,其中孝道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即自我道德修养,其中信心是其核心因素。【批注7】
师德建设中教师道德情操的核心素质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体内化与外化在处理好如下五个关系上:一是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要求热爱祖国,依法执教;二是教师与职业的关系,要求忠于职守,廉洁从教;三是教师与集体的关系,要求团结协作,严己宽人;四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求教书育人、甘当人梯;五是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要求以身作则,闻过则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用崇高的品格衬托出完美的道德情操的师德,是成 功教育的根本条件。【批注8】
扎实学识是师德之基,基者,基础也。【批注9】师德的目标是为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以知识为前提。师德的责任,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扎实的学识要求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要求教师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如果说师德是以道德情操为根底的职业道德,那么,作为师德组成要素之一的扎实学识就是教育的手段,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扎实学识的前提,而精湛扎实的学识又是践行师德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扎实的学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奋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此,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知识水平集中体现在教育创新;三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在于教师钻研业务;四是教育创新所需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养成质疑精神;五是教师的教育创新来源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六是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的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这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就是师德以扎实学识为基的道理。
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源者,源头也。【批注10】“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说明水流所从出,源远流长,关键在于源头。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所以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泉。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把关爱学生或师爱作为师德的首要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的一种情感,又是教师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一种奉献。师爱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应该是爱的使者;师爱的场所在学校,学校应该是爱的摇篮;师爱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关爱下成长。由此可见,师爱不同于父爱、母爱与情爱,它的性质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种一视同仁的爱。只有这样,有爱才有责任,师爱才能发挥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功能。
【批注1】背景: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批注2】为什么: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老师。
【批注3】是什么: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批注4】怎么做:师德要求老师具备理想信念。
 
 
 
 
 
 
 
【批注5】怎么做:老师要有责任担当。
 
 
 
 
【批注6】怎么做:师德建设,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
 
 
 
 
 
【批注7】怎么做:在处理群己关系、人际关系、自我修养中具备道德情操。
 
 
 
【批注8】怎么做:教师应处理好自身与社会、职业、集体、学生、自我之间的关系。
 
 
【批注9】怎么做:建设师德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
 
 
 
 
 
 
 
 
 
 
 
 
 
 
 
 
 
 
 
 
【批注10】怎么做:建设师德要求教师具备仁爱之心。

  三、参考答案

  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倡议书

  各高校教师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建设的重视,因为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优秀教师。鉴于当前存在一些高校教师的失德现象,我们发出倡议,号召广大高校教师注重师德建设,做好表率。

  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时,首先要明确方向,即要有明确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是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除此之外,师德还包含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以及仁爱之心三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群己关系、人际关系、自我修养中应具备道德情操,处理好自身与社会、职业、集体、学生、自我之间的关系。也要求高校老师应具备扎实的学识,弘扬科学精神、秉持学术良知。更要求教师具备仁爱之心,倾注仁爱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充分领会《意见》精神,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做一名培育栋梁的合格园丁。

  X省教育厅

  XX年XX月XX日

  四、阅卷标准

  一类卷(21-25分)紧扣材料,完全符合答题要求文种特点,格式正确,语言流畅。不少于400字。

  二类卷(17-20分)与一类卷相比,逻辑、语言方面略有不足,但不影响文章整体感知。不少于400字。

  三类卷(12-16分)与一类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但并不严重,基本功尚可。不少于350字。

  四类卷(6-11分)存在问题多且严重,基本功较差。

  五类卷(5分及以下)文不对题,完全不符合答题要求,基本功极差。

  第四题:“给定资料5”中费希特的话发人深省,请以“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为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感情充沛,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1000~1200字。

  一、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以“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围绕这一话题考生要确立自己的立意,这篇文章可以从两个方面立意确定文章框架,一是大学教授是否应该具备社会使命,二是大学教授应该肩负哪些社会使命。另外,在文章中要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僵硬的表达。

  二、材料分析

5.众所周知,基于现代大学的功能论,作为大学的灵魂核心的大学教授,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教授的要求和期待也随之改变,大学教授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而伴随着知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走向体制内的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感(知识分子精神)似乎越来越淡化,有学者甚至宣称“知识分子已灭亡”。
当前受体制内学科专业标准的规训、科层制的管理评价模式等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教授虽拥有着高深的专业学识,却仅局限于狭窄的学术圈子忙着聚敛文化资本,而很少会利用自己高深的专业知识关注或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新时期大学教授的知识分子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也就相对淡化,因而这样的大学教授也就仅仅称得上是“知识人”“技术专家”。【批注1】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的快速扩张、学院化体制的蔓延、学科专业化等等因素使得当代大学教授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批注2】不仅大学教授的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开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大学教授对于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政治情怀、人民立场也日渐淡化。费孝通先生曾感叹到:“想要在当前的知识分子中找到一个像上一代那样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人,我举目四顾,觉得不那么容易。”社会变革时期,大学教授似乎愈来愈远离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了,屡屡呈现出来的大学教授学术造假、价值失范、漠视社会、功利主义等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索缘何大学教授的知识分子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越来越弱化。
市场经济带来的“教育市场化”,【批注3】大学和大学教授被迫卷入其中,大学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而做出了一系列改变,首先影响“大学教授”以教学效率、科研生产能力抢占“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需求。大学教授需要通过快速地、大量的知识生产来保障自我在学术共同体内的话语权,并以此来保障所在大学的话语权。大学排名、科研评比、课题评比、严苛的终身教职阶梯,不可避免地带来“急功近利”思想,这种简单的市场化的评价机制,导致大学教授以“科研量”作为主体追求,为了紧跟知识更新,防止在自己的学术圈内的话语权的失落,大学教授自然无暇分身,难以顾及社会公共政治生活。
知识破碎化成越来越小的部分,知识人如同工厂的工人一样,通过集中、重复地完成狭窄范围内限定的任务,实现精通和熟练。【批注4】知识的“专与精”,使得大学教授的知识生产如同流水线的某个环节上的熟练技术工,只局限在有限的场域。时至今日,如果一位大学教授敢跨进其他专业领域发表评论、自称专家,那么他一定会被扣上“假内行”“外行”的帽子。这种专业分化将大学教授限定在某一特定的场域内,也迫使大学教授难以跨进公共领域进行社会批判和社会发言。
文化商业化,教育产业化,知识大众化、专门化,知识分子原本的知识话语权遭到了肢解,随着后现代主义到来,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一切宏大的、一元化的同时也在消解着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批注5】在精英文化时代,大学教授相对于一般人是文化资本的掌权者,完全可以凭借着文化资本,携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大众、普通百姓代言。而在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大众化、普及化的当下,大学教授己不再具有这种文化资本,大学教授身上的那种为“无知大众”代言的使命感也会随之弱化。后现代主义的到来,让大学教授的话语言说方式发生了转变,从权威性话语转变为阐释性话语。【批注5】
费希特说:“学者的使命就是为社会服务,学者的使命也只有在社会里才是可思议的,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精确地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他掌握知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批注6】
 
 
 
 
 
 
 
 
 
 
【批注1】大学教授社会使命感淡化的原因1:体制内学科专业标准的规训、科层制的管理评价模式。
 
【批注2】大学教授社会使命感淡化的原因2: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快速扩张、学院化体制蔓延、学科专业化。
 
 
 
 
 
 
 
 
【批注3】大学教授社会使命感淡化的原因3:市场经济带来的“教育市场化”。
 
 
 
 
 
 
 
 
 
【批注4】大学教授社会使命感淡化的原因4:知识破碎化,大学教授沦为有限场域内的熟练技术工。
 
 
 
 
 
 
【批注5】大学教授社会使命感淡化的原因5:后现代主义消解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话语言说方式从权威性话语变为阐释性话语。
 
 
 
 
 
 
 
【批注6】引用费希特的观点说明学者应该有社会使命感。

  三、参考范文

  社会之责任,大师之使命

  ——论大学教授的社会责任感

  教授是大学教师的职称之一,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社会职业。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授们是某一方面的大师,对大学不可或缺,对社会更是至关重要,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主要是指大学教授在履行好“学术研究、教学育人”基本使命的同时要具备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大学教授应该主动肩负社会使命。

  谈到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感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是大学教授是否应该具有社会使命感?从理论的应然层面上,大学教授具有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长期从事学术研究造就了强大的批判性思维,比一般人更能敏锐地觉察和透视到社会存在的困境和矛盾。而且,大学教授的思想和精神是相对自由的,自由地翱翔于学术的精神世界,“他们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理性、有热情、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人。在历史关键时刻,总有知识分子站出来勇敢地挑起社会使命和责任。”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危机日益深重,以蔡元培和胡适为代表的大学教授群体怀抱着“学术救国”的理想,承担起了民族救亡的社会使命,胡适以拼命向前的“过河卒子”自诩,鞭策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蔡元培则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信念扛起教育救国的大旗。到了现代,虽然费孝通先生曾感叹:“想要在当前的知识分子中找到一个像上一代那样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人,我举目四顾,觉得不那么容易。”但是,也还是有像钟南山教授那般,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勇挑社会使命,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存在不仅给知识分子群体树立了榜样,也用行动彰显他们对整个社会的价值。

  作为大学教授,有两种社会使命需要“中心志之”,一是社会批判的使命,另一个是社会建设和实践的使命。大学教授相对普通人是最具资格凭借其拥有的专业能力、话语权和社会威望来进行震耳发聩的社会批判的。最近,一起“刺死羞辱母亲者”案件的判决引起了巨大争议。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教授针对此案发表了一篇题为“正义者毋庸向非正义者低头一一兼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文章,专门从法理专业视角指出了判决存在的弊端。大学教授这种站在专业角度的社会发声蕴含的社会导引力量是巨大的。当然,社会批判固然重要,但社会批判仅仅属于第一层次或低层次的,更重要的或者说更高层次的是在社会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社会建设,特别是当下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折期,我们离不开大学教授的社会批判,社会更需要大学教授的实践精神。

  学术、育人固然是大学教授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但履行社会使命却是终极价值追求。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学教授发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需要大学教授主动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的“破”与“立”中,唯有如此他们才不会辜负大学教授之名,不辜负知识分子之名。

  四、评分标准

  一类卷(31—40分),立意准确、深刻,对“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有自己的思考,既说明了“为什么要承担社会使命”,又论述了“承担哪些使命”,可以联系材料,也可以表达自己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中心明确,感情充沛,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合理,表达准确流畅,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二类卷(25—30分),立意基本正确,能联系给定资料和社会现实谈自己对“大学教授的社会使命”的认识,相比一类文而言,感情不够充沛,论述不够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为严谨、合理,表达较为流畅,卷面整洁。

  三类卷(16—24分),能联系给定资料和社会现实,中心较为明确,但没有具体阐明大学教授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使命,表达模板化,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卷面不够整洁。

  四类卷(15分以下),思路不清,结构不完整,论证不充分,或过度搬运、拼凑材料,表达模板化,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

  备注:没写文章标题的扣2分。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成绩查询】 【进面分数】 【同岗位分差

面试课程】 【面试礼包】 【图书网课

    (编辑:华图董老师)

    2024湖北省考面试备考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