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湖北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

2012年“两会”热点政策速览

2012-10-15 11:06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提供2012年“两会”热点政策速览。更多关于2013国考,申论备考,湖北公务员申论的内容,请关注湖北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面试礼包: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课程

  2012年“两会”热点政策速览

  “两会”政策有很多,以下选择的是“两会”政策的一部分。主要集中选择了公务员考试特别关注的话题。在筛选的过程中对句子进行了调整,对一些套话做了处理,对和考试关系不是特别大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同时根据含义对段落进行了划分。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绿色消费。

  扩大消费信贷。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对农产品市场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中间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提高农业补贴标准。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药品安全工作。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化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更多“两会”热点请登录湖北华图教育网(http://hubei.htexam.com)】

2013国考备考交流QQ群:190980857

  答题技巧速览

 

  一、概括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步骤:

  1.厘清题意:即仔细审题,看看题目中的重点词汇,确定提问的对象、范围、答题的要求等。

  2.筛选材料:首先找到和题目有明确联系的并且信息量很集中的材料,再去找那些和问题间接相关的材料。

  3.定位关键词:关键词的一般特征有——出现频率特别高;比较抽象的大的概念;语言表达比较规范。

  4.提炼关键词:有的材料中虽有答题信息,但是并没有比较抽象的关键词,而是比较零散、具体,并不能直接作为答题语言,因此需要进一步提炼关键词。

  5.信息分类:选择完关键词之后可以以关键词为中心来收集信息点,将信息进行分类,关键词中最重要的一些词作为每条信息点的主旨词,其他的信息都可以围绕这些主旨词展开。按一定逻辑顺序,分条列出。不太好分类的信息,就将其列在后面。重要的信息点前置,做到主次分明。

  综合概括题答题技巧:

  1.环节分析法:概括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和对策,可以采用环节分析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概括。答案顺序如下:总述问题;表面的具体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影响(危害);已经采取的措施;应该采取的措施。

  2.矛盾概括法:在概括既谈成绩又谈问题的材料时可用矛盾概括法。答题思路如下:正——已经采取的措施+作用(取得的成绩);反——存在的问题+危害性;合——将要采取的措施(如何发扬成绩,改正问题)。

  二、分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般技巧:

  1.递进分析法;

  2.主客观分析法;

  3.内外因分析法;

  4.历史现实分析法。

  影响类分析题答题技巧:

  1.分类法:按不同领域,如经济、文化、制度、教育等;按主体;交叉分析法——即杂糅前两种分析方法。既从多主体去分析影响,又从不同领域去渗透。

  2.分层法:从小到大;由表及里。

  三、对策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1.定位材料:(1)定位材料;(2)选择关键词句;(3)分类分层。

  2.反观问题:通过问题逆推对策。

  3.利用逻辑:治标—治本;先—后;主体—行动。

  四、新、难、怪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词句解释题答题思路:

  1.词语解释题的答题内容: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补充性说明(特点、影响、原因等,根据材料有选择地作补充说明)。

  2.句子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1)关键词法:先拆分,对关键词分别解释;再整合,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翻译理解:把句子作同义替换,换种表达方式表达。

  判断辨析题答题思路:

  1.判断对策: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问题。

  2.判断观点:正确的观点要给予承认和接受;错误的观点要进行批评和纠正;误解的观点要予以澄清和解释。有礼有节,尊重对方。

  3.综合判断:考生需要回到材料,仔细比较材料与题目备选项的异同。

  对比分析题答题思路:

  1.观点对比题答题思路:

  (1)正方观点分条列出,再反方观点分条列出。

  (2)每条都先写出争论焦点,接着列出双方观点。

  2.对策对比题答题思路:

  (1)①相同点;②不同点;③解释说明。

  (2)①相同点+解释说明;②不同点+解释说明。

  时政评论题答题思路:

  1.观点评论:“正—反—合”,“正”是指观点的合理或者正确之处;“反”是指观点中的不合理之处;“合”是指对自己的观点或者别人的观点的升华。可以选择多谈观点合理性的一面或者谈观点的问题,在“合”的时候可以反对这个观点,或者赞成,也可以表示中立,还可以有条件地赞成或者反对等。

  2.现象评论:“正—反—合”或者“原因分析+对策”。

  五、文章写作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开门见山。总结历年高分范文的经验,申论文章开头的经典法则有三:1.开宗明义,首段就要明确中心论点;2.形式新颖、语言引人入胜,句子要简短而紧密衔接;3.开篇字数不宜超过200字,以免阅卷疲劳。可采用点题式、排比式、对比式、说理式技巧。

  (二)正文论证有力。从题干要求和给定材料中提炼出论点,照抄及引申材料提炼出论据。可采用事实论证、比较论证、理论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技巧。

  (三)结尾。申论文章结尾的经典法则有三:

  1.回到开头,呼应、升华首段的中心论点;

  2.形式新颖、语言积极开放,做到余味无穷;

  3.字数不宜超过200字,以免阅卷疲劳。可采用展望、警醒和点题三种技巧。

  推荐学习:2013国考备考指导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成绩查询】 【进面分数】 【同岗位分差

面试课程】 【面试礼包】 【图书网课

    (编辑:admin)

    2024湖北省考面试备考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