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最重要的考试从基础教育的中考、高考,再到高等教育的研究生考试,最后到公务员考试,个个都要考时政。题型从最初的选择题到后来的分析论述题、写作题。这里所说的时政题是广义上的时政题,即不仅仅指常识性问题,还指所有涉及到时政的题目。
单从公务员考试来讲,考时政至少有三大用意——
1. 考查考生的日常积累
华图教研中心的国考专家跟笔者说过,国考时政是不能靠考前一个月看看网上下载的近期时政汇总就能搞定的。对此,笔者的理解是,如果你不想因为不知道“歼十”是国产的这种小事情就死在考场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日常积累。因为作为国家公务员,你平时不关心国家的成就和国家近期发生大事,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2.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信息是掌握主动地位的关键。那么作为国家公务员来说,这项本领就必不可少。如果你不知道中国最权威的新闻稿件是“新华社通稿”;如果你不知道中国第N次人口普查报告的原始资料应该登陆中国统计局的首页;如果你写的报告引用的资料来自一个随手百度来的小网页……那你危险了。笔者认为,在互联网一统天下的时代里,会不会获取适当的信息,会不会筛选信息,其实是衡量一个公务员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所以私以为,公务员考试的时政题,考的不仅仅是对时政资料的掌握,关键还是考能力。如此事关重大的能力,又怎么能不考查,又怎么能不重点考查?
3. 考查考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国考大纲明确指出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那么其中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如何考查呢?笔者认为突破口就是时政题。因为无论是综合分析、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实践的主体对客体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
对时政的分析思考能力的考查还不仅仅局限在行测申论的比试中。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最终的面试进行考查的。根据华图教研中心专家的分析总结,近年的面试命题趋势是“注重社会背景综合分析”。社会背景通过什么来反映呢?当然是各种社会新闻了。那么“综合分析”是什么呢?就是对社会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能够从宏观意义上了解社会的整体现状。最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以前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掌握社会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的阅读把时政分析专家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至少能保证在面对考官的时候有话可说。
根据以上三点分析,在众多考时政的考试中,公务员考试考时政是最为必要的。诸位“人民公仆”的候选人们,你们有没有每天买份报纸?有没有每天上网看看头条?有没有时不时看看《半月谈》之类的时政评论类杂志?然而只埋头看时政还不够,你有没有定期检测自己的“时政素质”?有没有抓住机会和其他“战友”互相交换时政热点问题?有没有参加一些实战类的素质大赛?如果没有,那就要警惕“裸死”在时政题上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