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枯萎的花季
【热点案例】 案例1:安徽合肥少女毁容案:2011年9月17日晚,犯罪嫌疑人陶某某(男,1995年4月1日生,合肥市某学院学生)因追求被害人周某(女,1995年8月15日出生,系陶某某初中同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来到被害人周某家中,将事先准备的灌在雪碧瓶中的打火机燃油泼在周某身上并点燃,致使周某面部、颈部等多处烧伤。周某家人闻讯赶来后将火扑灭,随即周某被送至安医一附院烧伤科救治。5月10日下午,合肥少女毁容案一审宣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陶某某获刑十二年零一个月有期徒刑。受害者周岩之父表示对判决结果非常不满,认为被告人应该被判无期徒刑,并称将尽快上诉。 案例2:辽宁17岁少年杀人案:辽宁抚顺8月1日晚上发生了一起特大的杀人案,造成9死4伤,犯罪嫌疑人是年仅17岁的李某。李某1995年出生,男,因为和女朋友发生了矛盾,在家人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从抚顺乘车到永陵镇,持刀杀死女友亲属两人之后逃跑,沿途又刺死6人,刺伤5人。在今天上午其中的一名伤着因为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上升到9人。接报后,警方很快将李某抓获,期间李某欲跳楼自杀未遂,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和调查,后续的侦查工作也在积极地开展。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据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至200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他们占整个犯罪嫌疑人的比例分别是:11.8%、12%、13.4%和18.9%。今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报告中的一个数字,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去年一年,各级法院依法判处未成年人罪犯70086人,上升19.1%。在各类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升幅最高。青少年犯罪具有暴力犯罪多、冲动性、手段残忍、不计后果4个基本特点,任何一个青少年犯罪案件背后都有结构性的矛盾: 1、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抵御外界影响和诱惑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模仿性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且义气用事;容易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且出现不计后果、骇人听闻的案例。 2、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有两类家庭是高危群体家庭: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使孩子自我感觉爱的缺失,容易极端自尊、心理脆弱甚至失衡;二是留守家庭,此类家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关爱,隔代的长辈大多溺爱,只关心孩子的物质,却甚少给予精神和心理的关爱与帮助。 家庭教育要从物质关爱转为精神关爱,父母以身作则,家庭和睦,给子女爱与责任的教育;杜绝溺爱,要适当得给予挫折教育。同时,狼爸狼妈的现象也给中国的家庭教育上了很好的一课,暴力式的成功学植入永远培养不出林书豪。 2、学校教育的缺失 一是应试教育盛行,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与人才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青少年学生多是“法盲”;三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辍学;四是标签式教育与歧视,西安某学校原创的“绿领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人格侮辱与体罚,极易让学生产生心理边缘化的倾向。五是心理教育与辅导的缺失,目前中国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与机构,导致初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的疏导,为心理问题的极端爆发埋下隐患。 3、社会责任的缺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弱肉强食等的危险倾向。尤其是当今社会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与变形也侵蚀着学生的心灵。“我爸是李刚”“孔融让梨我不让”等等的言论出自中国下一代的口中就不足为奇了。 二、对策举措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措施需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家庭: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做到爱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 学校:加快素质教育步伐,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日常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多组织社会实践,多开辟第二课堂,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头,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社会:关爱青少年需要全社会的行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同时,要成立更多的公益性组织或团体,进入家庭和校园,成为问题少年在遇到心理障碍时的有效渠道。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氛围的形成与宣传,从一言一行做起。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青少年有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