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018-12-14 13:47 湖北教师招聘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教师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小学语文教案:《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湖北教师考试网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网。更多关于教师,湖北招聘,教师资格证,湖北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导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资格证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2023湖北教师考试微信咨询:湖北教师考试

 2018年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_教师资格证面试已发布。2018下半年湖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12月11日开始查询 。湖北教师资格考试网【微信号公众号:hubeijs】将及时更新教师资格证招考资讯。2019湖北教师资格证备考群 929744198(点击加入),咨询电话:027-87870401

  课程推荐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课程

  相关阅读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资讯专题

》》》2018年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入口【12月11日开通】

面试公告 报名入口 面试时间 报考条件
缴费入口 报名流程 现场确认 面试课程

小学语文教案:《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模板

一、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2.理解第二、三节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抒情浓烈的诗歌。在反复朗读后,体会作者歌唱了什么,为什么要歌唱。还应思考,第三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它对表现诗的中心意思和抒情起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着朗读,就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O重点与难点 1.本诗创作的背景。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2.诗歌赏析。 诗一开头,便指明为少男少女而歌唱,歌唱的对象是“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 “正在生长的力量”,作者这样快乐地歌唱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延安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为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而感到欢欣、激动。 第二节,作者想象自己的快乐的思想像歌声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去感染更多的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三节,已整30岁的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时代,忘记了忧伤,浑身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梦想和希望。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延安那种火热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感染。全诗回荡着歌唱革命生活。歌唱青春的昂扬旋律。 O问题与方法 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2.应当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积掉了成年的忧伤”? 作者三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新诗,多收集在诗集《预言》里。从三十年代的诗作看,作者由最初敢于表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间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到感到“成人的寂寞”,领略人间的苦辛,诅咒战争,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而又找不到济世的办法。这是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三、学与练设计 ①识记与理解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颤(——好(—— 2.选词境空。 1)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_(停留、停止、停泊)的地方。 (2)轻轻地从我琴弦上_(失去。 失落、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3.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我国现代_、评论家。他于1938年,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___。 ①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列这节诗,按要求答题。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巴,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本节诗中作者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有什么作用? 2.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 3联系全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唱延安崭新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快乐的。心情。B.为延安的少男少女生活在幸福生活中,而感到无比欢欣和鼓舞。C.看到延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感到中国充满着希望。1).看到延安火热的革命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心中多少有些忧伤。0拓展与迁移 阅读卞之琳的《道旁》,按要求答题。道旁家驮在身上像一只蜗牛,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闲看流水里流云的):“请教北安村打哪儿走?” 骄傲于被问路于自己,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又后悔不曾开倦行人的话匣像家里的小弟弟检查远方回来的哥哥的行箧。 1.诗里写了一个“问路”的情节,问路人问的“路”,“树下人”想问“倦行人”走过的“路”,仅仅是生活的‘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诗里描述了“倦行人”的动作语言、“树下人”的心理活动。你能依此揣摩两人的性格特点吗? 3.试着写一段一二百字的诗歌赏析。

    (编辑:华图汪老师)

    2022教资笔试面试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