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5 17:14 湖北教师招聘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湖北华图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语文试题及解析3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教资面试成绩查询,教资面试试题,湖北教师资格证招考信息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资格证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2023湖北教师考试微信咨询: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2020年1月4--7日(具体时间请以当地教资公告为准),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教师资格面试,华图教师考试网特此整理了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语文试题及解析3
1.题目:高中必修2《孔雀东南飞》片段教学
2.内容: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女主人公形象特点;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无疑是一出悲剧。那么你认为本诗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会被毁灭?这节课,我们来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学生练读课文,读准节奏。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把握诗意。
2.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
3.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二)回顾内容
提问: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叙事诗的情节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述情节,指名回答。
明确:起始(1):孔雀东南飞,暗示文中离别情节,奠定全文悲剧基调。
开端(2-6):兰芝被遣,塑造人物,铺垫下文。
发展(7-12):夫妻誓别;(13-21)兰芝抗婚,加重悲剧色彩;反衬焦母专断;侧面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高潮(22-31):双双殉情,突出双方对爱情的忠贞。
尾声(32):告诫后人,反衬现实的残酷;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呼应开头。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你认为本诗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明确:
(1)貌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多才多艺、有教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3)勤劳,贤惠。“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4)善良,有修养,识大体。“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5)不慕富贵、爱情专一。“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国青魑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2.提问:诗歌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刘兰芝性格特征的?
要求:学生联系人物描写手法,指名回答。
明确: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3.提问: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要求:学生概括总结。
明确:刘兰芝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达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
4.提问: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会被“毁灭”?
要求:小组讨论,深入交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点拨提示。
明确:胡适曾说:“汉初几十年中,汉帝国的宗教上有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以孝治天下’的观念成为国教的一部分。”诗中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不为焦母所容。
(2)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真挚热烈的爱情。(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
(3)焦仲卿性格软弱。焦仲卿性格复杂,既有反抗的一面,也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怎样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结尾?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知道的民间爱情传说,探讨交流。
明确: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这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刘兰芝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广大群众在传诵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齐声诵读诗歌。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有多少人历尽了爱情的沧桑,饱尝了爱情的悲苦。让我们牢记这些血的教训,珍惜这人间每一份美好的感情。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诗歌结尾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你认为这首诗要告诚后人什么?写一篇5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1.题目:高中必修2《离骚》片段教学
2.内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了解本诗的比兴手法及诗人形象;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吗?(生自由回答)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包粽子(以粽子投入江中,避免屈原尸首葬身鱼腹)、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挂昌蒲剑、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等。屈原为什么如此值得人们如此敬仰怀念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长诗《离骚》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学生练读课文,读准节奏。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把握诗意。
2.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
3.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二)回顾内容
提问: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屈原因何而幽怨、苦闷?
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指名回答。
明确:哀民生之多艰(同情百姓生活艰难),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崇尚美德、约束自我,因进谏而遭贬黜。)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屈原“謇朝谇而夕替”具体有哪些原因?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总结回答。
明确: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诽谤,谓余善淫。时俗工巧,周容为度,但是屈原宁溘死流亡也不为此态,坚决不同流合污。
2.提问:前面我们在分析屈原遭逐被贬时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古代文化常识,举手回答。
明确:“蛾眉”即秀美的眉毛;屈原本是男子,但作品中以女子自称,用蛾眉喻指高尚德行,使用了比喻手法。
3.提问:什么是比兴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诗经》进行思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
明确:宋人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4.提问:本诗还有哪些句子使用了类似的手法?从中找出几个例子并分析其寓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明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是神仙之意,这里指怀王。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凶猛的鸟,鹰、雕等,这里指不同流俗的诗人自己;“鸟”一般的鸟,这里指周围的群小奸臣。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修吾初服”,整理当初的衣服,即重寻往日的理想。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比喻退隐自修洁身自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荷叶、荷花做成的衣裳,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带等衣饰喻指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喻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5.提问:《离骚》中比兴手法有何作用?
要求:学生诵读诗歌,小组内交流体会。教师点拨。
明确:东汉王逸总结《离骚》中的比兴艺术手法时曾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离骚经序》)。《离骚》的比兴手法渗透在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构思上。通过这种手法,把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蕴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又强化了情感抒发的感染力量。特别是以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抽象的精神品质,不仅使诗歌有含蓄的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6.提问:说说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独特的外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衣饰的特点使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鲜明的思想性格:主张美政,心系百姓,关注苍生(“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教师课件出示资料余光中《秭归祭屈原》: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江湖遍地,究竟他在何方
屈平其名,铮铮傲骨却不平
永不屈服是正则的脊椎
他佩的是长剑之陆离
戴的是高冠之崔嵬
他手捻兰花,翩然两袂
乱发长髯,任江风拂吹
眼神因不胜远望而受伤
迢迢望断郢都的方向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屈原形象的理解。
明确:《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痛苦、高洁、坚定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形象,熔铸了屈原自己的意识、情感、理想、人格,是被后世所景仰、敬慕的崇高典型。
再次诵读诗歌,感受形象。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有人说,屈原是块宁愿融化也不愿在泥沙中偷生的寒冰,但这块寒冰中却包含着最火热的激情。《离骚》是屈原的心灵歌唱,诵读《离骚》就是吟咏一首冰火之歌。尽管大江东去,朝来暮往,屈原的精神,仍像岸边的灯塔,透过两千多年的尘埃,照耀着世人,为后人指引着方向。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阅读《离骚》全文,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重点选择几个段落品读赏析。
板书设计:
1.题目: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教学
2.内容: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分析林冲的任务性格;
(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活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谜语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引导: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传奇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介绍《水浒传》
2.根据学生介绍,教师进行总结与补充:《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通读文段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2.教师点名请学生读课文,并给予反馈评价。
(三)了解文段内容
提问:文段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自主思考并回答。
明确:文段讲述林冲“偶听真情、报仇雪恨”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提问:文中是如何描写林冲的?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林冲的语句并回答。
明确:
动作、语言描写:
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3.提问:林冲此刻的心情如何?
明确:极度愤怒,才会奋起反抗。
4.学生比赛朗读文中描写林冲的语句,体会林冲的性格特点。
5.提问: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
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与点拨。
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但是我们要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
6.提问: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
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与点拨。
明确: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7.学生再次朗读文段,深入体会林冲的性格特点。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陆虞侯本是林冲的朋友,也曾得到林冲的帮助,却一再逼林冲于死地。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林冲与陆虞侯打斗的最后一幕。面对陆虞侯的求饶,林冲会怎么回答?请大家设计一句林冲的台词。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2.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录像中林冲道: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
3.提问: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林冲为什么杀人,性格发生转变的原因吗?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面对劫难,林冲是想忍的,他甚至于想一直忍下去。他想,忍受苦难,也许会换来新生,但是他错了,他不知道他面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他面对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他更不知道一味的忍受,只能面对死亡。如果说当街调戏妻子,是初逼林冲;那么白虎堂诬陷就是再逼林冲;而接下来野猪林的以死相逼,陆虞侯的酒店密谋,草料场的阴谋毒害就是一逼再逼。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是“官逼民反”的生动写照。他的悲剧不是一个性格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悲剧。《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所在。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课外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其上梁山的原因,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1.题目:高中必修五《逍遥游》片段教学
2.内容:
逍遥游
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庄子浪漫主义的风格;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庄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毅力能拒绝诱惑?他到底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一同感悟庄子的大智慧。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
教师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再进行补充:庄子(约公元前369- -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
3.教师点名请学生读课文,给予反馈评价,并相机题型学生注意个别字音,如鲲(kūn)、抟(tuán)、蜩(tiáo)、斥鴳(yàn)等。
(三)疏通文意
1.教师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反馈,并针对文章的中难以理解的语句,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进行指导与点拨。如:
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为: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为: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去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译作: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虚词和实词:
(1)怒而飞(怒:奋发)
(2)志怪者也(志:记载)
(3)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4)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5)之九万里(之:到……去)
(6)之二虫(之:这)
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文段写了哪些事物?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回答。
明确:鲲、鹏,蜩、学鸠。
2.提问:作者为什么写鲲化为鹏?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明确:鲲生活在北海里,北海虽大,可是毕竟有形有限,不能够完全自由。大鹏是鸟,翱翔在天空,天空在古人的观念中是无边无际的。要想逍遥游,就得变成鹏。这也体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
3.提问: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大鹏形象?
要求:学生划出原文,自主分析大鹏形象。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拨与总结。
明确:原文是两处,第一处是“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第二处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作者写鹏之背宽阔,鹏之翼修长,水击三千里,高飞九万里,写它志存高远,超世脱俗。为了追求自由,它尽可能远,尽可能高地离开人间。
4.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鹏的形象。
5.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大鹏的形象呢?
明确:大鹏是作者追求的独立自由逍遥之精神的化身,作者很想像大鹏一样遨游天空,远离人间是非纷争。
6.提问:北冥是海,南冥也是海,大鹏飞那么高,那么远,有什么意义呢?
要求:学生畅所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明确:重在过程。大鹏之美,美在它追求自由逍遥的过程。就像人一样,生于泥土,归于泥土。可是谁不愿意轰轰烈烈地过一辈子呢?你拼搏了,奋斗了,才可以无愧于先贤,无愧于后代。
7.提问:接下来我们再看蜩和学鸠,文章是如何写蜩和学鸠的呢?
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蜩和学鸠嘲笑大鹏的内容。
明确: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提问:蜩和学鸠为什么嘲笑大鹏?
要求:学生朗读文段,自主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明确:这正应了《陈涉世家》里陈胜说的一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蜩和学鸠局限于自身的经验,不能理解大鹏的行为,认为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9.提问:作者为什么写蜩和学鸠嘲笑大鹏?
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指导与总结。
明确:①反衬大鹏鸟追求精神独立自由的品质;②从结构上讲,引入下文写小大之辩的内容。
10.学生再次齐读文段,感受庄子丰富的想象力。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你觉得《逍遥游》同以往学过的议论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作者对“鲲鹏”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庄子想象奇特;善于通过创作寓言描绘形象(“鲲鹏”“蜩与学鸠”)来说理,使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呈现出形象鲜明、构思奇幻、语言恣肆的特点。这些就使得文段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文段。
2.从你读到的大家名篇看,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对他们有过怎样的影响?对你的现实人生有何启示?
板书设计:
1.题目: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片段教学
2.内容: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上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对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你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宁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忽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么?”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动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套子在生活中的表现;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欧洲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谁?哦,我听到有同学回答出有美国的欧·亨利,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有法国的莫泊桑,作品有《漂亮朋友》《项链》《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等,那还有一位谁知道呢?我刚听到有同学小声说是俄国的契诃夫,那作品有哪些呢?除了《变色龙》,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2.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套子?并结合课文中插图进行讲解。
明确:雨鞋、棉大衣、伞套、表套、等,总之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是没无法数清的。
3.提问: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除了有形的套子还有别的套子吗?最主要的套子是什么?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尝试总结。
明确:别里科夫身上除了有形的套子,最主要的套子就是思想上和爱情的套子。因为文中在写爱情的套子上花了很多笔墨,另外别里科夫也没有试图走出圈子,只有爱情的套子使他“昏了头”,最终没能钻出套子而且死在套子上。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在婚姻这个套子里, 总共有几个情节?同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给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明确: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一命呜呼;别里科夫爱情的故事是可悲的、漫画式的、昏了头的。
2.作者在小说中是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是“爱情”,我们能否用“爱情”两个词来代替?为什么?试从恋爱动机来看,他和华连卡是否有“真爱”?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明确:两人婚事不是两人自由恋爱促成,而是校长太太撮合成的,不存在真爱。文章中“怂恿总是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昏了头”等语句可以看出。
3.提问:通过“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刻画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
明确:“漫画事件”:“难堪极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骑车事件”:“骑车发青变成发白”“搓手,打哆嗦,他病了”从这些细节看出别里科夫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愚昧的性格特征。
4.提问:“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宁地搓手”至”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以及部分“当面交锋”,表现了别里科夫性格中哪些特点?从哪里体现?
明确:争吵,进-步表现别里科夫虚伪、保守,如他曾标榜“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撑得起是正人君子”“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等,这些细节的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害怕新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
5.小说中安排别里科夫的死有没有必然性呢?
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搜集到的写作背景分组讨论。
明确:
(1)从小说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2)从人物命运的必然性入手,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思考,尤其是从小说整体风格和小说主题思想而言,其死亡的必然性有其社会的根源所在。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这篇小说在翻译时,标题有两种译法,还有一种译法为 “套中人”,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要求:学生思考交流之后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各有千秋,但这个“装”字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它点名了小说的深刻主题,告诉我们别里科夫称为套中人固有的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专制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毒害。可见作者的矛头不是指向别里科夫,而是只向沙皇专制,指向-类人。
五、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小说的主题思想,总结小说中分析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业布置如下:
1.对比阅读小说《项链》,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与写作方法。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套中人”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题目1: 《逍遥游》节选
题目2:人是一棵有思想苇草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