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2021年湖北事业单位试题每日一练(9.27)

2021-09-27 13:45 事业单位考试 https://hb.huatu.com/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1年湖北事业单位试题每日一练(9.27)由湖北事业单位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试题,事业单位考试试题,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湖北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笔试试题的内容,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点击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群

  11.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是:

  A.包兰铁路

  B.兰新铁路

  C.海兰铁路

  D.水疆铁路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围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的报告。

  A.《反对本本主义》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3. ( )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宗旨。

  A.“三个代表”

  B.无产阶级专政

  C.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领导

  14.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形成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15.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下列不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横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四渡赤水

  17.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科学、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8.以下对节气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春分——昼夜平分

  B.夏至——一年最热的一天

  C.冬至——白天最短

  D.霜降——逐渐变冷

  19. 成语“救苦救难”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四洲志》

  B.《还魂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20.2016年6月18日以来,贵州省部分地方出现强降雨天气,其有安龙、正安、桐梓等15县(区)不同程度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5县(区)近1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部分乡镇受害严重,导致该区域停水、停电,假如你正在灾区旅游,面对即将暴雨山洪,拟采取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避开山洪

  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

  C.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

  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11、【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国情知识。

  第二步,包兰铁路建于1954-1958年,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沿线矿藏丰富,有农牧之利,风多而少雨、干燥、属大陆性气候。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起自甘肃省兰州市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全长1892千米。东端与陇海铁路相连,西端与北疆铁路相连,构成横贯中国的铁路线,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错误。

  C项:无海兰铁路,干扰项。C项错误。

  D项:无水疆铁路,干扰项。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二步,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初步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灵魂,标志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提出;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

  C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

  D项:1939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

  第二步,为人民服务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最先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和法定宗旨。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项:无产阶级专政,又称“工人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的,以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D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

  14、【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

  第二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形成是干扰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C项: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和全部科学原理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条,因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15、【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成为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十年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6、【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题干中“远征”就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长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二者对应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金沙江穿行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之间,属于长江上游,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6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横渡金沙江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B项正确。

  C项: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强渡大渡河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C项正确。

  D项: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D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知识。

  第二步,可持续发展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8【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气候特点:高温酷热。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吃羊肉汤等习俗。因而,一年中最热的天是大暑,而不是夏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冬至,中国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长;因此,古人认为,冬至为一年中阳气最弱的一天,此后则阳气渐渐回升。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项: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9、【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救苦救难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意为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错误。

  BD项:《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牡丹亭》成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作者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一生不肯依附权贵,终不为宵小,晚年辞官。这位仕途不顺的文学家,创作了“玉茗堂四梦”等伟大的戏剧作品。1616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年而逝。因才情与文学成就相当,他们被后世尊称为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BD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所以,在遇到暴雨山洪是不应该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A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因此,天气不好时不要贸然进入深山。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也不要在河滩、河床、溪边及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得洪水冲走。如果要野外安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山上植被较好的地方,林下的土壤可免受雨水的直接冲刷,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点击查看答案>>

    (编辑:湖北人事考试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2事业单位联考笔试资料预约领取

    闂侇偄顦抽锟�
    闁硅翰鍎宠ぐ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