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湖北 > 时政热点 >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07-25 15:29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时政热点信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多关于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国际,人民,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公告预约hbicon2025国考公告预约

笔试礼包hbicon国省考公考盒子8.0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一个拥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史的大国,一个有着深厚天下情怀、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民族,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

  九万里神州惠风和畅,五千年文明礼乐和平。不久前,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落下帷幕。展览共展出400余件文物精品,通过“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4个贯穿一体的单元,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2000多年前,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洋航海,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

  加纳大学中文系主任布赖特·恩克鲁玛说,中国自古倡导和平发展,不主动挑起冲突,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一点非洲民众感受深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

  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从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从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努力劝和促谈,到提出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中国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从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到探索“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始终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泰国前总理阿披实·维乍集瓦表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为维护多边主义和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山河万里远,咫尺玲珑心。”哈萨克斯坦歌手同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对话跨越时空。中国同中亚五国歌手齐声高唱《美美与共》,歌声久久回荡。一场文艺演出,尽显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的话语掷地有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回顾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不难发现,文明之间如果一味采取对抗姿态,只会穷途末路、两败俱伤。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是坦途正道。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文明从不追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寻求价值相通、心灵契合。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新时代的中国,赋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崭新内涵。今年3月,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语言与文化研究学院副教授哈内斯·费尔纳表示,中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极与外部世界保持交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如今,中国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既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以促进自身发展,也打造了多种全球公共产品以推动实现共同发展。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拉贝希表示:“中国认为没有一个文明是优于其他文明的。中国非常尊重非洲的需求和愿望,也愿意用非洲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帮助非洲。中国从不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中国的事业是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支持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中国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合则强,孤则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国际合作深入发展。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到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到团结各国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从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推动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率先发布国别方案,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国家发展,通过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安东尼奥·奎罗斯表示。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习近平主席多次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道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国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同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察表示,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为各国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鲜明特点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值得世界各国学习。”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说,中国始终坚定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劲正能量。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以更宽阔视野、更开放胸襟、更积极姿态,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尽责,为人类的繁荣进步出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5日 03 版)

  (责编:袁勃、卫嘉)

  原文标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国际--人民网

  文章来源: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725/c1002-40042600.html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

成绩查询】 【晒分查分差】 【资讯汇总

图书教材】 【面试课程】 【在线咨询

    (编辑:湖北汤老师)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