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题“本质”内涵的把握
2014-01-06 11:44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b.huatu.com/ 作者:范南强 来源:湖北华图
导语:阐释题也是申论考试中常考的题型,按照申论考试大纲能力值的要求,需要考生进一步揭示材料的本质,那么对于“本质”如此抽象的要求该怎么去把握呢?这也是考生十分头疼的地方,本文从真题入手,探讨阐释题如何去定位其“本质”。
省考申论大纲中,对于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在阅读理解能力值的考察中,命题人通常会选择两种题型:概括题和阐释题。对于概括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提炼,而阐释题是要在概括的基础之上“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由此我们得出阐释题的解题思路,即概括加本质。
概括就是从材料中去找信息点,那对于“本质”如何去把握?在很多情况下,阐释题的考察都是让考生对于材料中的某一个词或者短语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进行阐释。
比如2010年省考--“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2011年省考--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2012年915联考--给定资料7中提到:“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文化逆差”的理解。
像这一类阐释单一意象,材料又在说明某个社会问题的--“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材料说的是教育不公平问题、“贸易逆差”材料说的是我国文化逆差的问题,“死海”说的是水质污染问题。按照申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这时候,我们在谈“本质”的时候往往从它最根本的解决路径去思考,侧重去谈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符合申论考试的内在考察思维的,即归根结底是要去解决问题。
不止阐释单一意象,有时候题目还会要求你对多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比如2012年省考--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按照阐释题的答题思路,概括加本质。从材料中概括“人防”“技防”分别指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怎么去把握它的本质。这时候我们不妨去揣测一下命题人的意图,他把两个意象放在题目中让我们去进行阐释,难道只是让我们分别对它们逐一概括材料内容就行了吗?很明显我们还要去谈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在本质的理解上我们可以从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要人技并重,并突出人防的重要性”。
由此,在阐释题“本质”内涵的把握上,无非存在两种情况,让你对单一意象进行阐释,我们重点去谈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如果让你对多个意象进行阐释,我们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磅推荐:2014年湖北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湖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