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考试

第2周(周二)言语解析(3)

2017-12-22 14:43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华图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提供第2周(周二)言语解析(3)。更多关于湖北公务员备考,行测备考,2018省考备考,湖北公务员笔试模拟的内容,请关注湖北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湖北公务员考试群

面试礼包: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hbicon2024湖北省考面试课程

  21.C【解析】意图判断题。全文中心是阐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可以体会作者是意图是呼吁我们要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答案选C。注意B、C、D三个选项,都是对文段中心的阐述,区别对于C选项是对B、D两项进行的合理引申,为最优的意图题的答案。
  22.B【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先说明勤劳度与敬业度的差别,然后摆出观点“敬业度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状况”,后面是一个反面论证论证这一观点。答案选B。
  23.D【解析】意图判断题。文中有一个词“一言以蔽之”,此词是有总结性质的。后面的话是重点,强调了利益共享的重要性。后面是反面论证继续强调这一观点。B项是举例子的选项。C和A都只是一方面的内容。答案选D。
  24.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第一句话通过宁夏的药企污染引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最后一句话,通过“对此”,引出对策,即本文的中心: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所以答案应该选择B项。A项中,“刑罚”无中生有,排除。C、D两项都是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不是文段的重点和中心,排除。
  25.C【解析】意图判断题。根据因果关联词“因此”得知重点句为最后一句,即“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同义替换可知答案选C。
  26.C【解析】意图判断题-寓言故事类。文段意在阐述老人善于舍弃的精神。A项表意肤浅;B项表意过于片面,未看到事情好的一面;D项无中生有,在文中未提及。答案选C。
  27.B【解析】意图判断题-寓言故事类。文段意在阐述第三位参试者不为“金子”而冒险的精神。A项表意肤浅;C项中的“结果”无中生有,在文中未提及;D项中“正直”属无中生有,在文中未提及。答案选C。
  28.B【解析】意图判断题--故事寓言类。文段中讲了一只老鹰从不会飞翔到终于成功的故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故事的转折点--逆境的磨练,故选B;A项表意片面;C项表意肤浅;D项是无中生有,与文段不符。答案选B。
  29.B【解析】意图判断题。总分结构,最后一句是结论,通过必要条件句来引导,重在强调必要条件全力保护稀有动物,故选B;A项表意片面;项是无中生有;D项过度推断。答案选B。
  30.勘误:题目D选项“众多小企业对低端产品过剩带来了价格的恶性竞争”应该改为“D.等级特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恶果”。
  30.C【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第二句通过“应该”一词提出了呼吁,后文都是这一呼吁的论证,故选C。
  31.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句提出疑问:“没有了贵族文化是什么结果?”然后通过引用小说里的一段话,总结了贵族精神消失的后果。可见文段意在说明没有了贵族文化的后果,C项正是此后果的同义表达。A项,曲解文意,“商人”只是小说《沦落的人们》中用来对比贵族的一个行为主体,并不是文段叙述重点。B项,文段并未涉及,过度引申。D项,过度引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2.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罗列了一系列的事例--军队、读书、急功近利的人等,都是为了阐明以闲暇怡养心神,是必不可少的休整。并且,杜牧的诗句“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也正是此意。“否则”之前的句子为本文的中心句,即强调“有所超脱才是真正洒脱”。另外,文段结尾处是个反问句,更是对此意图的强调。A项,忙里偷闲,有所超脱是对的,但是文段并不是强调了如何才能真正洒脱。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D项,无中生有,主要是说时间在闲暇的时候变得更长,在忙碌的时候变得更短,文段也并未提及。故本题答案选B。
  33.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先说“剩女”是一个被社会建构的伪命题,随后再阐述“剩女”话题的诸多问题。可见文段的中心词是“剩女”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要重视这个问题。A项,概念混淆,“伪问题”与“伪命题”不是同一概念。C项,细节理解扩大化,但并不是作者意在阐述的问题。D项,曲解文意,过度引申,文段中并未提及个人婚姻价值观的问题。故本题答案选B。
  34.A【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先以柏拉图与弟子的谈话为例,阐明遇见机会时要采取主动。然后以哈佛大学的调查说明人的一生机会不多,意在强调时不待我,要抓住机会。B项,主观臆断,灵活变通并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C项,太过绝对。D项,过度引申,调查表明人生只有3次机会,是为了说明要抓住这3次机会,并没有提到创造机会。故本题答案选A。
  35.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以“以前”和“现在”作对比,强调邻里关系由以前的互帮互助到现在的淡漠。B项正是此主旨的同义替换。A项论及“诚实守信”,但“遗忘”跟“危机”相比,程度较轻,不足以说明问题。C项,比较片面,只涉及“朋友”。D项,扩大了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成绩查询】 【进面分数】 【同岗位分差

面试课程】 【面试礼包】 【图书网课

(编辑:admin)

2024湖北省考面试备考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