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湖北 > 时政热点 >

历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试题及解析:《离骚》(2)

2020-12-03 14:3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教师招聘考试网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以下国考时政热点信息:历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试题及解析:《离骚》(2),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教资面试,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面试礼包hbicon2024国考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hbicon2024国考面试课程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明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是神仙之意,这里指怀王。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凶猛的鸟,鹰、雕等,这里指不同流俗的诗人自己;“鸟”一般的鸟,这里指周围的群小奸臣。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修吾初服”,整理当初的衣服,即重寻往日的理想。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比喻退隐自修洁身自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荷叶、荷花做成的衣裳,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带等衣饰喻指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喻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5.提问:《离骚》中比兴手法有何作用?

  要求:学生诵读诗歌,小组内交流体会。教师点拨。

  明确:东汉王逸总结《离骚》中的比兴艺术手法时曾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离骚经序》)。《离骚》的比兴手法渗透在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构思上。通过这种手法,把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蕴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又强化了情感抒发的感染力量。特别是以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抽象的精神品质,不仅使诗歌有含蓄的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6.提问:说说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独特的外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衣饰的特点使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鲜明的思想性格:主张美政,心系百姓,关注苍生(“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教师课件出示资料余光中《秭归祭屈原》: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江湖遍地,究竟他在何方

  屈平其名,铮铮傲骨却不平

  永不屈服是正则的脊椎

  他佩的是长剑之陆离

  戴的是高冠之崔嵬

  他手捻兰花,翩然两袂

  乱发长髯,任江风拂吹

  眼神因不胜远望而受伤

  迢迢望断郢都的方向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屈原形象的理解。

  明确:《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痛苦、高洁、坚定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形象,熔铸了屈原自己的意识、情感、理想、人格,是被后世所景仰、敬慕的崇高典型。

  再次诵读诗歌,感受形象。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有人说,屈原是块宁愿融化也不愿在泥沙中偷生的寒冰,但这块寒冰中却包含着最火热的激情。《离骚》是屈原的心灵歌唱,诵读《离骚》就是吟咏一首冰火之歌。尽管大江东去,朝来暮往,屈原的精神,仍像岸边的灯塔,透过两千多年的尘埃,照耀着世人,为后人指引着方向。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阅读《离骚》全文,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重点选择几个段落品读赏析。

  板书设计:

  

0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成绩查询】 【晒分查分差】 【资讯汇总

图书教材】 【面试课程】 【在线咨询

(编辑:trh)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