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7-87870401(武昌)
027-85447051(汉口)
湖北分校

  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材料2:

  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这段材料的特点是数据非常多,个别参加这场考试的考生甚至反映在比较一些数据比例大小上花了不少时间。这其实就是“问题”意识不清晰的一个表现。申论考试不是做统计报表,数据用来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至于数据本身则不必去深究。例如“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表明入学费用高是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最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入学费用的控制。

  除此之外,一些申论试卷还提供了一些与作答要求联系不是很紧密或对考生作答起反作用的材料,也就是很多教材所说的“干扰型材料”。从申论考试测查的目的来说,这些材料是必需的,考生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又如何能胜任可能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公务员职位?只有具有干扰型材料,申论试卷才更贴近现实,也才更能区分谁是真正的实干型人才,谁是纸上谈兵型人才。因为现实中的问题是复杂的,线索是隐晦的,报考公务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培养自己察言观色、明辨是非的能力。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湖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湖北华图)

经典图书

  • 湖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