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疗卫生考试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改变

2018-12-24 17:07 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网同步未知招聘信息: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改变,,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改变,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频道/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网)!

备考礼包hbicon2024湖北基层医疗面试礼包

笔试课程hbicon2024湖北基层医疗笔试课程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改变已发布。湖北人事考试网将及时更新湖北医疗卫生、湖北公职考试、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医疗岗(E类)考试交流QQ群:450216336】,咨询电话:027-87870401


 

  封建王朝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有衰亡,有兴盛。关于封建王朝的兴衰,科举可以说起到重大作用。中国的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废除于清末,这其中有萌芽、有改进、有兴盛也有衰亡。今天华图就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科举的兴衰改变。

  科举的兴衰改变:

  一、科举的开始——隋朝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这里要做一个区分,隋朝的两位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如果题目中问的是科举的形成,一定要选隋炀帝哦。

  科举的形成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既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又稳固了政权的统一。这一制度被一直沿用到清末。

  二、科举的继续发展——唐朝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并使科举制逐渐完善,使我国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

  唐朝科举制度分制科和常科两种取士方法。制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以待“非常之才”。应试者可以是现任官吏,也可以是常科及第者,还可以是庶民百姓。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合格后有朝廷直接授予官职。唐太宗时扩大国学的规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进士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在唐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这里比较常考的就是关于武则天武举的相关内容。武举制始于武则天时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出身庶门的武则天以一位女性皇帝取代李唐,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武则天一面剪除政敌,另一方面培植扩大亲信势力。选拔将才掌握拱卫政权的军队,显得更为紧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举制产生了。

  三、科举的改变——宋元

  宋朝对科举制做了不少改革。宋太祖把殿试制度逐渐确定下来,即礼部考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考试。南宋以后,科举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宋朝科举制基本上仍分制科和常科。常科考试分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也称省试。

  这里的主要考点在于进士前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元朝科举制度也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并分别登榜。同唐朝截然相反,元朝科举考试重经义而轻诗赋。经义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我国古代科举史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考试,是从元朝开始的。

  四、科举的没落——明清

  提到明朝的科举,就一定要说说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文章格式的要求,所谓“排比有定式”。明清科举考试中的文章,一般需要四组文句,每组两个段落,相互对仗。因共有八个段落,即八股,故称八股文。明清取士,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试往往是考什么学什么,八股的考试范围仅仅集中在《四书》《五经》之中,这样的考试使得考试范围小,最终钳制了文人的思想,官吏成为没有思想,只会听命于皇帝的奴仆。这部分也是考试中常常会考察的范围,要着重注意。

  1905年,科举正式废除。

笔试公告】 【职位下载】 【笔试课程

资讯汇总】 【课程咨询】 【图书网课

    (编辑:陈老师)

    2023医疗招聘备考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