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疗卫生考试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的考点总结

2019-04-26 09:14 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湖北医疗卫生考试网同步未知招聘信息: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的考点总结,,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的考点总结,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频道/湖北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网)!

备考礼包hbicon2024湖北基层医疗面试礼包

笔试课程hbicon2024湖北基层医疗笔试课程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的考点总结已发布。湖北人事考试网将及时更新湖北医疗卫生、湖北公职考试、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医疗岗(E类)考试交流QQ群:450216336】,咨询电话:027-87870401

  课程推荐:2019事业单位医疗岗笔面课程enlightened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报考指南enlightened2019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通过对执业医师传染病这一章节的题目研究后,会明显直观的发现执医在这一章节考题固定、知识点固定。在题型上传染病总论中主要以A1型题为主,常见传染病主要以A2型题、A3型题、A4型题这种病例分析题为主。华图的老师先来简单总结一下在常见传染病主要的考点:

  一、肝炎考点总结

  1.病原体:肝炎病毒。

  2.(1)传染源: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①甲型、戊型肝炎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②乙、丙、丁型肝炎 提倡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器具,采用主动和被动免疫阻隔母婴传播。③保护易感人群。(3)主动免疫: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苗。②乙型肝炎:应用基因工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被动免疫: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甲型肝炎早期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但对戊型肝炎无效。

  3.HBeAg是病毒复制强和传染性强的标志。HBsAg(+)、HBeAg(+)、抗-HBc(+)为乙肝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乙肝小三阳。

  4.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肝功能检查ALT升高。

  5.慢性肝炎最常考重型肝炎:明显或持久消化道症状,尿黄,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血清白蛋白可减少,脾可肿大,面色发暗,尚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B超示门脾静脉宽度增加,有门脉高压倾向。如不清除病毒,可发展成肝硬化。

  6.诊断: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

  (1)甲型肝炎:常用于诊断的是血清抗-HAVIgM阳性 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2)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3)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

  (4)丙型肝炎:抗HCVIgM和/或EG阳性,HCVRNA阳性。

  (5)丁型肝炎: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HDVAg或抗HDVIgM或高滴度抗HDVIgG或HDVRNA阳性,或肝内HDVAg或HDVRNA阳性。

  (6)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EVIgM阳性。

  二、肾出血热综合征考点总结

  1.病原体:汉坦病毒。

  2.(1)传染源和中间宿主:鼠类。(2)传播途径:①呼吸道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吸附;②消化道传播:摄入被传染源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或病毒通过破损的口腔黏膜或胃;③接触传播:病毒通过创口侵入体内;如尘埃,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肠黏膜侵入人体;④虫媒传播:带病毒的革螨或恙螨通过吸血传播。

  3.特征性临床表现:起病急,有“三大主症”和五期经过者可临床诊断。病初的发热、中毒症状、“三痛症”、“三红症”、酒醉貌、皮肤黏膜出血及热退后症状加重和肾脏损害等表现,均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考点总结

  1.病原体:乙脑病毒。

  2.(1)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猪。(2)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3)人群易感性 患者与隐性感染者比例为 1:300,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主要感染儿童,尤以2~6岁儿童为多。

  3.临床诊断特点:起病较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4.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数增高。(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四、钩端螺旋体病考点总结

  1.病原体:钩端螺旋体。

  2.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农民、渔民、屠宰工等易感。人群普遍对钩端螺旋体易感,但发病率高低与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机体免疫力有关。以农民、外来人员、饲养员及农村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钩体病主要在多雨、鼠类等动物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流行,此时环境被钩体污染严重,且因农忙时节,人们与疫水接触机会多。

  3.临床特点:突出表现是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

  五、伤寒考点总结

  1.病原体:沙门氏菌。

  2.(1)传染源: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食物被污染是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水源污染往往造成暴发流行。

  3.临床诊断特点: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下降以及相对缓脉,玫瑰疹等。

  4.实验室检查:血培养确诊,肥达试验定性:(1)“O”抗体凝集价≥1:80,“H”抗体≥1:160有诊断意义。

  5.首选 喹诺酮类抗生素。

  六、细菌性痢疾考点总结

  1.病原体:痢疾杆菌,志贺菌属。

  2.(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带菌者不易被发现;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苍蝇、蟑螂)污染食物、水源、手及生活用品,经口感染。

  3.分型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体温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4.镜检有大量脓(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少量红细胞可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慢性患者可做乙状结肠镜检以助诊断。

  七、霍乱的考点总结

  1.病原体:霍乱弧菌。

  2.(1)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是传染源,后者及轻型患者更重要。(2)传播途径 本病为消化道传染病,可经污染的水源及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的媒介引起传播,水源及食物被污染长引起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3.诊断:(1)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霍乱弧菌。(2)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考点总结

  1.病原体: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

  2.(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带菌者及轻型患者更重要。(2)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借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对于婴幼儿,也可通过怀抱、喂乳、接吻、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3.诊断:(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脑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增多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4.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典型脑膜炎期出现压力增高,外观呈混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至1000×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

  5.治疗:青霉素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九、疟疾考点总结

  1.病原体:疟原虫。

  2.(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无症状携带疟原虫者。(2)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为按蚊。我国传疟按蚊主要有4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和大劣按蚊。

  3.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 有绦虫病史或密切接触猪带绦虫患者;当地有猪带绦虫病存在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可能食入虫卵者。

  (2)临床表现 皮下可活动的、有弹性的实性结节;视力障碍、视野出现黑影并在眼内发现囊尾蚴结节;或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癫痫发作应考虑囊尾蚴。

  (3)实验室检查 皮下结节病理活检找到囊尾蚴是最终确诊的依据;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有诊断价值。

  4.治疗:(1)乙胺嘧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对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有抑制作用,但对成熟的裂殖体无效,故控制发作效果较慢。(2)氯喹:最常用和最有效。(3)伯氨喹:控制复发和传播。

  十、日本血吸虫病考点总结

  1.病原体:血吸虫。

  2.(1)传染源:患者和保虫宿主,保虫宿主以牛的感染率较高,是重要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造成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即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滋生;以及人、畜接触疫水。

  3.诊断:(1)流行病史:疫水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可有畏寒、发热、肝脾大和荨麻疹等。慢性血吸虫病有腹泻及脓血便表现;伴肝脾大。巨脾、腹水及水肿、侏儒症等对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有意义。(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尾蚴是主要的确诊依据;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活卵对确诊现症感染有意义;循环抗原检测对活动性感染的确定及早期诊断有帮助。环卵沉淀实验、间接血凝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对未经治疗的病例的诊断有意义。

  十一、囊尾蚴病(助理不要求)考点总结

  1.病原虫:猪带绦虫。

  2.(1)传染源:猪带绦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也是自体感染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吞食猪带绦虫卵经口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

  3.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 有绦虫病史或密切接触猪带绦虫患者;当地有猪带绦虫病存在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可能食入虫卵者。(2)临床表现 皮下可活动的、有弹性的实性结节;视力障碍、视野出现黑影并在眼内发现囊尾蚴结节;或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癫痫发作应考虑囊尾蚴。(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皮下结节病理活检找到囊尾蚴是最终确诊的依据;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有诊断价值。

  4.治疗:(1)阿苯达唑为脑囊尾蚴病的首选药物。(2)吡喹酮皮下肌肉注射为治疗囊尾蚴病的首选药物。

  十二、艾滋病考点总结

  1.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

  2.(1)传染源:患者及带病毒者是传染源,后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及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男性同性恋、异性恋及双性恋性行为均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性病和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可促进本病的传播。②注射途径传播:包括静脉吸毒或输人含有HIV的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③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或产后哺乳传播给婴儿。

  3.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1个月以上,体温高于38℃。(2)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次数>3次/天。(3)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感染。(6)肺孢子菌肺炎。(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

  4.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

笔试公告】 【职位下载】 【笔试课程

资讯汇总】 【课程咨询】 【图书网课

    (编辑:陈老师)

    2023医疗招聘备考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