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7-87870401(武昌)
027-85447051(汉口)
湖北华图

  【例题1】某班级有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甲、乙、丙、丁4位老师对班上的4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甲说:“这件事如果不是张三做的,肯定就是赵六做的。”乙说:“这件事如果是张三做的,那么李四或王五也会做。”丙说:“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则王五也不做;赵六也不会是做这件事的人。”丁说:“这件事肯定是张三做的,而李四与王五都不会做。”事后得知,四位教师的看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据此,可以推出做好事的学生是(   )。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解析】选择C选项。由矛盾关系“A→B 与 A且非B”,可知乙和丁为矛盾关系。因为只有一种看法正确,所以,甲和丙为假。由甲为假可推理其矛盾命题为真,即“不是张三做的好事”并且“不是赵六做的好事”;因为丙的论断为假,丙说:“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则王五也不做;赵六也不会是做这件事的人。”因为丙的后半句话为真,因此其前半句话只能为假才能保证其论断为假,即“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则王五也不做”,最终,正确的论断应为其矛盾命题:李四不做好事且王五做好事。故选择C选项。本题重点考察矛盾关系“A→B 与 A且非B”、德摩根定律、且命题或命题的特性。

  【例题2】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同学暗中捐款相助。小段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五位同学,分别得到以下回答:(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4)甲和乙都没有捐;(5)丙和丁都没有捐。实际上,这五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

  A. 丙捐了        B. 丁捐了

  C. 甲捐了        D. 乙捐了

  【解析】根据题干翻译可得:(1)甲或乙(2)甲→丙(3)-乙→丁(4)-甲且-乙(5)-丙且-丁。所给条件中(1)和(4)为矛盾关系,所以二者必有一真一假,那么(2)(3)(5)都为真。因此由(5)得出,丙、丁没有捐,代入(3)中,得出乙捐了。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例题3】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民,便问起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说∶“乙是说假话的人。”这三个人中有(  )个是说假话的人。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择C选项。乙和丙的论断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关系“一真一假”特性,可知乙和丙必然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因此乙和丙之中必然存在一人说真话,因此甲说的也必然为假话。故说假话的是甲和乙丙中的某个人,共计2人,选择C选项。

  【例题4】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位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

  A. 是吴和王捐的           B. 是周和王捐的

  C. 是郑和王捐的           D. 是郑和吴捐的

  【解析】选择C选项。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捐款,并且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四人所说:①非周②王③吴④非王。②和④互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①和③也为一真一假,假设①为正确,则③错误,不是周不是吴,那么是郑和王,C选项正确;假设①错误,则③正确,是周、吴,若是如此,无正确答案。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此题最快的解题方法是代入排除法,将选项代入验证,很快能够得到A、B、D错误,C项为正确答案。

  重磅推荐

2014年湖北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笔试备考专题

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笔试网络课程

(责任编辑:李露)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