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的论据积累(一):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016-11-29 14:12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未知
2017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已进入考前复习阶段,湖北人事考试网(http://hb.huatu.com/)将及时更新湖北公务员、湖北政法干警、湖北公务员、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2017湖北公务员交流群1:205374853】,咨询电话:027-87870401
众所周知,申论考试中分值比重最大的就是文章写作,故而坊间才会流传:得作文者得申论。足以见得,写好一篇文章是申论取得高分的助力器。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写好一篇文章呢?
首先,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让人愿意读下去,愿意反复读的文章绝对是值得肯定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想要你的文章好看、耐读,必定需要一番功夫。当然,这里需要的是“巧劲”而不是“蛮力”.
文章写作这道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想要议论文好看,必然是它的构成要素都吸引人:鲜明的观点,翔实的论据,充足的论证。申论文章的观点是依据材料拟定的,但不能脱离材料,否则就是跑题作文;论据可以选自材料,但不能原搬照抄,防止被判为抄袭材料;论证一定要多角度论证,避免论证过于单一。论点和论证角度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去看,论据就不是一时功夫可以写精彩的。
在谈论如何写好论据之前,需要讲明,论据其实就是论证的依据,很多考生在引论据时都会举身边的邻居、熟知的同学或者同事还有自身经历,不是说这些例子不可以,但是说服力有待加强。比如2016年国考副省级最后一道题目,是以“不学礼,无以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考生在举例论证“礼”的重要性时,就说到自己身边的人如果注意礼节,好的会变得更好,遇到坏事也会完美解决,反复论证这一点会给人两种感受:一是论证很浅薄,看问题只浮于表面,考试大纲上明确要求要论证深刻,引入类似的例子明显不合要求;二是说服力不强,论证一个观点只举个别的,自己身边的事情,想让人信服还是有难度的,毕竟孤证难立,身边一两个人的所做所为也并不具有代表性。
因而,论据的引入需要平时的积累。很多考生又会迷茫,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暂的时间如何有效的积累大量论据成了问题。这里有几个方法不可取:一是死记硬背大量的名言警句,不可取是因为短时间你不可能全部都记得,即便是全部记得,考试时未必能挑选出合适的,即便是能够使用,很多考生都是将这些名言警句做简单的堆砌;二是考生会大量的抄材料,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不能照抄原材料,你可以做的就是做一个概括,并由材料进行联想,结合社会案例来论证。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我们备考时进行的积累,主要可以从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中积累。举个例子,2014年国考副省级作文题目:“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的观点就是要我们节奏慢下来,追求质:有品质的生活,有效率的工作。论证的角度可以选取慢下来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慢下来有什么意义呢?通过材料的提示,或者采取主体分析法,都比较容易立分论点:慢下来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这时就需要引入论据分析了,很多考生都局限在已给的材料上,思维拓展不开,当你联想已经做过的真题时,你会豁然开朗。
曾做过的2014年国考地市级题目,材料讲述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说道“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这正是慢下来可以对个人有积极影响的有力论证。再比如,2015国考省部级材料中举到中国高铁的例子。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列车发生追尾事故,这一事件给正在发展的中国高铁蒙上了阴影,一时间人们对中国高铁充满了质疑和忧虑,这也是只有慢下来才能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反例。最后,2011年联考的材料中列举了“张悟本事件”,正是人们跟风,造成了这种没有思考的社会风气,使得很多人上当受骗……历年来的真题、模拟题上面诸多材料中的例子都可以作为我们积攒的内容。
考试在做题的时候缺少的就是这种思考记忆的方式,当做题了之后去研究它,必然会对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写作文必然是一马平川,毫不费力,并且论证有力,全面深刻。
(编辑:华图曾老师)